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新闻详情

阳江市文艺批评家协

浏览数:305

阳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加强理论创新   繁荣文艺创作

为了给广大文艺工作者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学术环境,为了让所有的文艺工作者拥有一个畅所欲言的“家”,也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市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理论工作的发展繁荣,2003年8月,梁如庆、廖绍其、谢明等一批文艺评论家便开始着手建立了一个可以联合所有志于广泛开展文艺评论和文艺理论研究活动的文艺工作者的协会——阳江市文艺批评家协会。2012年8月,经阳江市民政局批准,阳江市文艺批评家协会(即现在的阳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正式注册成立。

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不仅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团队,更是一个具有理念的团队。经过三届班子和全体会员的努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逐步明确了自己的业务范畴和工作方向——把团结、组织和协调我市文艺理论工作者,广泛开展文艺评论和文艺理论研究活动,促进我市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理论工作的发展繁荣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还着重研究阳江文艺现象,紧密结合阳江文艺实际,评论我市文艺作者和作品,开展文艺家、批评家和文艺受众之间的思想艺术交流。它还提倡批评论题、题材、体裁、形式的多样化和各种批评风格、流派的自由竞赛,多出人才,多出精品。此外,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还通过举办文艺讲座、学术报告会、专题讨论会、读书会、组织有关报刊批评版面、推荐优秀作品等方式,宣传我市文艺创作新成果。并且在介绍我市以文艺为主的古今文化成就、名人名作及组织编辑出版文艺批评的书刊和音像制品中,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积极开展文艺理论辅导,帮助群众提高文艺鉴赏水平。在总结我市文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它立志于发现和扶植文艺新人,培养我市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研究的新生力量,努力发展和壮大我市文艺批评队伍,以便提高我市创作队伍素质。

成立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发表文艺批评文章200多篇,其中梁如庆、廖绍其、谢明等人的作品入选了《广东文艺批评文选》(第一卷),出版了10期会刊《漠江评论》,设立了“阳江市文艺批评家协会”,网站“举办了3期“阳江月饼研讨会”,组织、参与了各种作品首发式、研讨会、诗会、书画鉴赏会、音乐晚会批评等文艺活动100多场次,参与编辑了《阳江市创建园林城市画册》等10多种书刊,筹建了海陵岛牛塘山游览区文化碑林,还参与了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冼太夫人、冯盎将军文化公园建设的各项工作,着力于加大阳江历史文化名人的宣传力度,使本地人更多的了解阳江,让大家感受到阳江的厚重与伟大,并“拥护、爱戴、崇仰”我们自己家乡培育的“伟大人物”,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激励阳江人民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为建设家乡增辉。

2012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以隆重纪念关山月诞辰100周年为契机,倡议成立了关山月文化研究会,参与动员动员企业家在阳江文化广场捐资60万元雕塑了关山月铜像,9月至10月参与组织了首届关山月文化节和纪念关山月诞辰100周年研讨会。5月中旬,主席谢明到延安和西安参加“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七十周年”大会,并在《阳江日报》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编辑黎辛的专访——《延安文艺座会光芒依然》等一批文章宣传党的文艺政策。该年度还协助文联组织编写包括《阳江历史文化名人》、《阳江文化现象》、《阳江文化胜景》和《阳江文化产业》在内的《文化阳江》丛书编写,计划于今年年底出版发行。还为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编写了《大音希声——十八子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画册》等书,还参与编辑期刊《阳江文艺》等。值得一提的是,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的课题《打造关山月文化品牌 推进阳江文化名城建设》,获得了2012年阳江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阳江市文化产业研究》获得2013年阳江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完成2014年阳江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阳江市文化产业研究》,《立足家庭、依靠社区发展多层次多样式的养老模式——以阳江市江城区南恩街道为例》获得2014年课题立项。

此外,该会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参与了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冼太夫人冯盎将军文化公园建设的各项工作,2010年6月参与组织了阳江市“扶贫济困”大型晚会的组织,2012年发动会员捐款2000元给贫困村,参与组织著名书画家慈善拍卖会,成功拍卖书画达300多万元,10月与市教育局、阳江日报社、阳江广播电视台等有关部门组织了一家企业向大中院校困难学生捐献了由省委书记汪洋倡议编写的《建设幸福广东100问》共2000本,价值达6万元,并被《阳江日报》、阳江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产生了较大影响。参与组织了“我的青春我的梦”、“阳江市书香杯青少年作文大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等征文比赛活动,并参与是纪委组织的“好家风”征文比赛、“廉洁读书月”征文比赛等评选活动。

阳江市文艺评论最突出的成果是鲁迅研究。2002年阳江就专门成立了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地市级鲁迅研究学会。在中国鲁研界被誉为“风景这边独好”。    

10多年来,阳江市鲁迅研究学会学会会员撰写了大量研究文章,分别在《鲁迅月刊》、《上海鲁迅研究》、《鲁迅世界》、《绍兴鲁迅研究》等报刊杂志发表,在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上宣读。其中廖绍其《“毛罗对话”当时为何没有文字记载》首先在《鲁迅世界》发表,后来先后收入《假如鲁迅活着》(文汇出版社)、《鲁迅的五大未解之谜》(东方出版社),《“紧跟”试析》在《杂文报》发表后收入《中国新闻学大系(1976-2000)·杂文卷》,谢明、廖绍其的《现代传媒催生了现代文豪鲁迅》收入《纪念鲁迅定居上海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在鲁迅先生诞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纪念活动中,学会组织召开了纪念座谈会。在广东鲁迅研究学会会长郑心伶从文教50周年庆祝、研讨活动中,协会积极配合工作,并动员会员撰写一批文章,其中廖绍其的《认识郑老师是一种福气》、谢明的《南天一柱伟丈夫》、宋晓萍的《走进鲁迅》选入了《与郑心伶面对面》一书中。

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既提高了研究水平,也扩大了阳江的影响。学会先后组织会员到北京、上海、广州、绍兴、江门、茂名等地参加了世界性和全国性的“鲁迅:跨文化的对话”、“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鲁迅与侨乡文化”等大型研讨会,组织部分会员到广州鲁迅博物馆参观学习。2012年5月中旬,学会主席吴建光、副主席谢明一起到延安和西安参加“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七十周年”大会,并在《阳江日报》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编辑黎辛的专访——《延安文艺座谈会光芒依然》等文章。更为重要的是,学会想方设法,在资金、人才十分紧缺的情况下,组织在阳江召开了两次全国性鲁迅研究盛会——

——举办了国内首次鲁迅与书画摄影艺术专题研讨会和“鲁迅与书画摄影艺术展”。

2003年10月3日至4日,由阳江市鲁迅研究学会和广东鲁迅研究学会、阳江市文联主办、中国联通有限公司阳江分公司协办的国内首次鲁迅与书画摄影艺术专题研讨会在阳江市举行。全国政协委员、鲁迅先生之子周海婴等为研讨会发来贺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副会长陈漱渝,广东鲁迅研究学会会长郑心伶等著名鲁迅研究专家学者、书画家以及湛江、江门、茂名、恩平等地鲁研组织负责人和书画摄影家以及爱好者15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鲁迅与书画摄影艺术展”展出作品200多件,作品内容十分丰富,大多以鲁迅著作名句或意境为主,是一次鲁迅作品、鲁迅思想、鲁迅精神及品格的大联展,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较强的教育意义。其中有鲁迅先生的5幅书法作品和2幅藏画;有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的题词;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永正等书法大家的作品;还有文化名人丁竟唐、著名画家裘沙的作品等。应阳江市广大市民特别是大中院校师生的强烈要求,书画摄影艺术展览一直延展至10月11日才结束。

在研讨会上,还举行了《鲁迅与书画摄影艺术》一书的首发式。该书由阳江市鲁迅研究学会主编,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收入了书画作品24件,收入了论述鲁迅美术思想、鲁迅书法艺术、鲁迅与绘画、木刻、连环画、肖像、插图、漫画、年画、书籍装帧、摄影等艺术门类的关系及影响的论文22篇,著名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为该书撰写了序言,并指出,《鲁迅与书画摄影艺术》在鲁迅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广东省文联、广东鲁迅研究学会主办的第三届“广东鲁迅研究论著奖”评委会认为,该论著代表了参评的广东省鲁迅研究论著的最高水平,一致评定《鲁迅与书画摄影艺术》为第三届“广东鲁迅研究论著奖”一等奖唯一的获奖论著。

——举办了全国鲁迅与民俗文化研讨会。

2005年11月18日至20日,阳江市鲁迅研究学会和广东鲁迅研究学会、阳江市文联联合举办了全国鲁迅与民俗文化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河南、辽宁和广东等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就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研讨会收到全国各地寄来的论文80多篇。研讨会后,《人民日报》、《南方日报》、《鲁迅月刊》、《上海鲁迅研究》、《鲁迅世界》、广东电视台、广东电台、《绍兴鲁迅研究》等10多家媒体、报刊杂志发表了报道,提高了阳江的知名度。

2006年,学会完成了《鲁迅与民俗文化》一书的出版。该书由鲁迅之子周海婴作序,收入全国各地鲁迅研究专家学者和我市作者的文章43篇,紧紧围绕“鲁迅与民俗文化”这一主题探讨了相关问题。我市作者还通过结合阳江的实际,对如何从鲁迅的思想、作品中吸取营养,加强我市的民俗文化、诗词之市、楹联文化和风筝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

使鲁迅的精神品格进一步影响、教育市民,是协会的一项长期重要任务。一方面,学会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形式宣传鲁迅精神,如参加我市文艺批评座谈会等,并在《阳江日报》、《漠江评论》上发表各种宣传文章;另一方面,协会深入大中院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宣讲会,在青年一代中宣传鲁迅。这些年来,学会先后邀请鲁迅孙子周令飞、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常务副会长陈漱渝、广东鲁迅研究学会会长郑心伶、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邓国伟和著名鲁迅研究专家林贤治等分别到阳江职院、阳江一中等院校举办学术报告会。

一直以来,学会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2012年6月参与阳江市“扶贫济困”活动,会员集资捐款2000元给贫困农村。

下一步,学会将力争组织好全国性鲁迅作品教学研讨会,并出版论文集;扩大研究成果,发动会员撰写发表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文章;到阳江职院和其他院校开展鲁迅精神宣传活动,开辟《鲁迅论坛》;组织会员外出参观学习,继续加强与外地的交流,扩大影响;根据入会人员实际,推荐会员参加全国鲁迅研究学会;实施名人名家工程,推出有影响的专家、专著。

市文艺批评家协会现有会员76人,有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会员5人,谢明为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理事。阳江市鲁迅研究学会现有会员66,其中有中国鲁迅研究学会会员3人,省鲁迅研究学会会员8人,廖绍其、谢明为省会理事,谢明为省鲁迅研究学会副秘书长。